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税法基本理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类税、财产类税、行为目的类税等国家税种及其案例分析。本书可供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金融、证券投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还可供对我国税费感兴趣的其他人士参考阅读。
本书是2015年度“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精品文库”之一。本书以“信托财产独立性与交易安全平衡论”作为论述主题,并以外部法律关系为研究视角,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该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本书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信托财产独立性理论,信托财产独立性与交易安全平衡机制构建之成因、法理基础、制度设计,而且分别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平衡三个视角分层展开。本著作兼具理论性与实务性,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立法建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对信托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开展颇具参考价值。
自1998年以来,已在《法学研究》、《税务研究》、《中外法学》、《法学评论》、《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法商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经济法论丛》和《财税法论丛》等刊物上发表独著或合著论文五十余篇。独著《现代税法学要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等。
本卷《财税法论丛》从“第六届中国财税法前沿问题高端论坛”、两届“普华永道杯全国高校财税法新锐征文大赛”获奖论文以及近期收到的相关主题的近90篇论文中,坚持“以质取文”的标准,精心遴选出34篇论文,通过本卷论丛推荐给广大读者,也期望能藉此推动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的不断优化。
2013年4月20日,由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财税法前沿问题高端论坛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围绕“中国梦背景下财税法学科如何自信和自强”这一核心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就“财税法基础理论问题”、“财税法制度建构问题”和“财税法学科建设”等相关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和充分的学术争鸣,达成了众多的具有指标性意义的理论共识。
本书是“经济法博士精品文库”之一,本书从公共预算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实现财政支出的法律控制进行研究。本书论述了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理论根基、理念基础,进而从预算权力和预算权利的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的法律控制,最后思考了中国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转型问题。全书在选题角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方面均有创新之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
本书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为核心展开了讨论,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海关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提出了哪些挑战和面临哪些机遇,展开了论述。
本书将民生财政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概念看待,通过确定其恰切内涵及其与公共财政的辩证关系,为民生财政存在的正当性、必要性与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持;其二,对实践中的民生财政进行总结、评析与反思,为民生财政实施进路的选择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方案;其三,全面建构实施民生财政的法律保障机制,将民生财政的实施纳入法治化体系。
本书将民生财政纳入预算法治研究框架,揭示民生财政与预算法治双向互动的逻辑机理,选取民生财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预算分配碎片化问题、预算控制取向与管理/计划取向的协调问题、支出方式问题、预算民主机制问题、应急性支出预算控制问题、预算问责转型问题,对民生财政背景下的预算法治变革进行研究。
本教材围绕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详细介绍了18个税(费)种及税收征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作为初学者应该掌握的税法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本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为学生今后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本书是武汉大学税法研究中心与黄石市地方税务局合作项目的成果。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尝试着回答有关“互联网+税收”的一系列追问,并提供一种理论界与实务界对话的可复制模式。下设十三章,分研讨通知、研讨提纲、研讨记录、小结、延伸阅读五个部分。
本书顺循合同法的结构框架与脉络,运用税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税法的具体实践,对合同法进行税务视角的解读,对税收法律法规中的制度进行合同法角度的反思。本书融入大量税企争议案例,并对大量税收管理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诠释学角度的分析和批判,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价值,为纳税主体在合同中合法节税提供参考,也对税务机关的征税工作和税收管理文件的制定、修改提供建设性意见。
税务风险既是企业的商业风险,也是企业的法律风险。因此,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税务律师从法律与税务的角度参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是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重要途径。本书主要作者之一的欧阳宇翔既具有法学与财税学的科班学习背景,又有法律实务与财税稽查的工作实践。他从法律与实务的双重视角解读、分析税务问题,很有见地。从律师的视野,由税务律师指导纳税主体依法纳税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这个视野也是很新的一个视野。
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是一个关系法学及其它交叉学科的复杂问题。近年来,我国国民税权问题的现状日益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为了切实保护我国国民税权,本书在解析国民税权的法律保障理论的基础上,考证了国外国民税权法律保障的制度基础,对我国国民税权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客观解读,最后在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别构建和完善了我国国民税权的法律保障制度。
当前,企业税务筹划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是个热点课题,本书作者从一个律师的角度剖析税收筹划涉及的法律问题,出发点很新,这是本书的独道之处。本书对企业税务筹划中所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总结出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税务管理、采用税收优惠、增值税筹划、营业税筹划、消费税筹划、企业所得税筹划、企业特殊经营行为税务筹划、税款征收、税收争议等诸多领域中的法律风险120余项,近乎涵盖了企业税务筹划法律风险防范中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收录了财税法学会2012年年会的论文集,分为6篇:第一篇为“预算法的宪政精神与基本原理”;第二篇为“预算的演进与预算法改革路径”;第三篇为“预算年度、预算支出与地方举债权”;第四篇为“预算公开与公众参与”;第五篇为“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第六篇为“预算执行与预算监督”。
内容简介:本书侧重于公司律师在税收筹划方面的实务操作,主要涉及公司律师税收筹划中的实际应用,具体涵盖房地产业务税收实务、公司并购重组节税实务、股权激励税收实务、股权转让税收实务、涉外投资税收实务以及其他商事业务税收实务等。
本书旨在针对突破传统税收征收管理模式以及强化对纳税人税务信息保护这两大问题进行研究,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针对征税一方的税务执法机关强化税收信息管理的角度,探讨税收信息管理法律规则的创设问题;下编则针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角度,探讨税务信息保护以及受侵害法律救济的问题。
本书是一部试图对“税法理念”问题展开相对系统性研究的专著。从内容结构上而言,本文分为两个部分,即“税法理念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研究税法理念”。在第一部分中,按照“什么是理念”到“什么是税法理念”再到“税法理念的具体内涵”的逻辑加以论述;第二部分的则是按照“税法理念的理论意义”、“税法理念的现实意义”以及“为什么税法理念可以同中国语境相融合”的顺序来加以展开。本书的全部内容研究旨在尝试探寻一种可以贯穿阐释整个税法学,包括税法基础理论与税法基本制度的理论原命题。这种研究结果成立与否,有待学界之批判以及时间和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本卷论丛分为六个栏目,共计十三篇论文。【财税法学科与教学】是本卷专设的特色栏目,共有来自两岸学者的五篇论文。王桦宇的《论财政法的意义及其学科构建——一种研究思路的展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论证了作为独立且综合的财政法学科的意义及其内容体系框架。谢如兰的《从德国税法硕士的培育为借镜论财税法人才的培养》和翁武耀的《意大利经验中的(财)税法研究和教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税法学科独立性的探讨》两文虽然分别从国别角度介绍了德国和意大利的(财)税法教学情况,但却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税法(学)的独立问题,看来税法的独立与税法的教学密不可分。